邵宁宁:从国殇到国魂:抗战及战后中国的无名英雄纪念
【摘要】十四年抗战,中国付出了牺牲3500万军民的代价,其间涌现出的无数民族英雄,始终使人崇敬。对抗战英雄的歌颂,也是中国现当代文艺历来都非常重视一个表现领域。在这一问题上,可谓凝结着铸造国魂与不忘初心两大国民文化建设主题。
不同于那些名字早已深深嵌入国家记忆与版图的著名人物,有关无名英雄的纪念,更有其独特的意义。中国的抗战文学中,究竟出现了多少表现无名英雄的作品,至今未有详细的统计。然而,一些以此为主题的创作,却始终以不同的形式感动着人们。可以说,存在于这里的,既有刻骨铭心的记忆,也有不应发生的漠视与遗忘。曾经对近代法国国民意识之形成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学者勒南说,国民“也和个人一样,是过去长期努力、牺牲、献身的结果。”“共同的痛苦比喜悦更能使人团结起来;对国民的追忆,哀悼比胜利更有价值……因为哀悼要求义务,命令我们共同努力。”对战争的纪念,对先烈的追怀,都并非只有表现英勇无畏才足以显示其崇高之意义,对牺牲,对苦难的铭记,同样不只具有个人情感宣泄的意义。只有懂得这一切,才能从对历史的真正铭记与反思中,找到通向未来的正确道路。为此,本文以现代文学及碑铭书写为中心,通过对散见各处的相关文字的梳理分析,尝试为进一步认识这些创作的重大意义,提供某些必要的准备。
【关键词】无名英雄、抗战文学、国民文化
【来源】《新华文摘》2021年第17期;《文艺争鸣》2021年第4期